时间:2022-12-06 16:28:28 | 浏览:64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爱尔兰这个名字可能并不算陌生,但也绝对说不上熟悉,更多时候脱口而出的反倒是出自英国的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实际上,爱尔兰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发展来说,确实都跟英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地理位置上来说,爱尔兰与英国的领土“北爱尔兰”相接壤;从历史发展中来看,爱尔兰曾经是英格兰的殖民地。
然而就是因着这层关系,时至今日,人们很多时候提起爱尔兰的时候,仿佛它依旧是英国的“附属”一般,在“日不落”的辐射之下,它的光芒总是显得有些暗淡。事实上,爱尔兰的历史非常悠久,爱尔兰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它是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翡翠岛国”,是文化繁盛的“学者之岛”,也是有着发达经济的“欧洲小虎”。
若要细数爱尔兰的历史沿革,恐怕要从公元前七千年来到爱尔兰岛定居的猎户说起了,然而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历史学博士约翰·吉布尼却选择以1500年——这个主流上划分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点,来作为这本《爱尔兰简史》的起点,先对之前的爱尔兰古代史进行简单讲述,然后对之后的1500年—2000年这五个世纪的爱尔兰复兴之路进行深入论述,重现了爱尔兰这500年从“欧洲乞丐”到“凯尔特之虎”的曲折与沧桑的同时,也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对这五百年间爱尔兰周边、乃至全球范围的历史发展的深沉一瞥。
《爱尔兰简史》以时间为序,五百年的沧桑历史分别通过五个部分进行讲述,其中非常有意思的设置就是每个部分末尾处的“历史学家的分歧”的内容。吉布尼不偏不倚,将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争议的观点都在这里呈现出来,留给读者更多思辨的空间,然后再客观地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述。
譬如针对爱尔兰19世纪40年代马铃薯饥荒事件的两个主要问题:饥荒真的是英格兰造成的吗?不列颠人是否故意在粮食短缺时期让爱尔兰出口粮食,从而让爱尔兰人挨饿?
这两个问题曾经引起过大范围的学术辩论,问题的所指可以说都非常明显也非常尖锐,吉布尼在这里分析对比了专业的历史和学术的评论及资料,做出客观的阐述。
针对不列颠罪责的问题,吉布尼提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共识,“认为爱尔兰的不列颠统治者必须承担重要责任,认为当时的不列颠官员、评论人士和政界人士都在特定的意识形态、种族、宗教和政治框架内行事,这些框架影响了他们的反应”;而对于粮食出口有关的问题,综合很多调查及资料的显示结果,吉布尼非常坦诚地表示,爱尔兰经济作物出口的大部分责任在于爱尔兰农民,同时还推荐了《爱尔兰大饥荒地图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爱尔兰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
在爱尔兰的历史中,关于宗教的话题总是最多被提起,爱尔兰曾是欧洲的宗教文化中心,而因为宗教所引起的纷争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爱尔兰历史的走向。当16世纪“亨利改革”在爱尔兰领地不可避免地推行,教皇的权威因为英王的否定而黯然,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广导致了修道院的解散。
在基尔代尔叛乱之后的几十年中,都铎王朝控制着爱尔兰,甚至开始了对爱尔兰的殖民化社会工程,然而总有那么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6世纪后半叶,在英格兰人对爱尔兰的控制愈加严厉的情况下,盖尔爱尔兰却依旧保留了大部分领土主权和文化主导权以及对古老的天主教信仰的忠诚,这样的反抗让都铎王朝的某些大肆宣扬“爱尔兰人不仅原始,还野蛮、叛逆,而且普遍不值得信赖”的论调,更是得出“只有火、剑和上帝的惩戒之杖才能让这些顽固、扭曲的心屈服于恐惧”的结论。
自此,宗教问题成为了盖尔爱尔兰和都铎王朝之间的文化与政治分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教改革的引入以及世纪末英格兰势力在全岛的扩张,爱尔兰本土不同宗教之间的界限也变得非常模糊。
针对宗教和战争的讨论,吉布尼在书中还进行了关于“如何看待爱尔兰宗教改革的最终失败”“是否存在真实意义上的‘都铎征服’”等十分有意思的历史辩论。
除了宗教的问题,殖民主义、文学思潮、经济发展等内容也是《爱尔兰简史》中非常精彩的部分,总的来说,这本由爱尔兰本土新锐学者写就的爱尔兰史,让这个曾是欧洲宗教文化中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的古老国度重新绽放出独属于它的光辉,它古典的气质、磨难的经历、优美的环境以及现代化的活力,都让爱尔兰走过历史的旧时光,留下时间和经历所赋予它的魅力与震撼。
新民说 爱尔兰简史(1500—2000)
¥68
购买
百年金奖辉煌,是为纪念1915年茅台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并且完整继承了国宴茅台酒的所有优秀特征。在黄釉陶瓷酱瓶上,遒劲舒朗的“百年金奖辉煌”字样和巴拿马金奖百年专属标志展示出非凡的尊崇感。经常蹲守我们直播间的朋友应该不陌生。
这款项链名叫Patiala,它的外观设计比较壮观,银色的链条非常闪亮,而且这款项链是来自著名的珠宝设计公司卡地亚的。珠宝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无比,而珠宝中珠宝更是有着令人惊叹的奢华,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款"镇店之宝"中的极品珠宝。
香港被冠以“东方之珠”的美誉。每一个前往香港旅行的人,无一例外的都会到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 Hong Kong)转一转,看一看,这里散发着“东方明珠”最闪亮的光芒。维多利亚港作为亚洲第一大天然良港,水深宽阔,海岸线
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都是“丑”吧!刚出生的宝宝长得皱巴巴的,有的新生儿身上还有一层白色膏状物,有的新生儿头发很稀。总之宝宝刚出生时看着都不太好看。然而前段时间有个新生儿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了,照片中婴儿很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仲琦 冯樱子 北京报道“交行因变革而兴,更引领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进程,在中国金融的蜕变中书写辉煌。”作为一名长期在交通银行工作的“老交行”,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彭纯上任伊始,对交行多年
制图/F50BB紫禁城与中轴线一朝相遇,便也托出核心中的核心,即外朝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虽然御花园同样位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但却不显规整肃正,而是多了几分天人合一的意趣。站在万春亭下,仿佛能遥望断虹桥引着金水河漫游故宫,牵起紫禁城六百年的朝朝暮暮,看四面角楼飞檐斗彩,守着太和殿的煌然矗立,与坤宁宫的各色交融,仿若能遥想到漱芳斋上言笑晏晏的生活回响……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0日电题:故宫,六百年!记者宋宇晟我叫紫禁城,今年600岁了。从皇家禁宫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见证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但我又很现代,在年轻人眼中,我是“网红”。我有世界最大宫殿建筑群:南北长961米
紫禁城600周年之际,故宫的秋色如期而至:伴着红墙黄瓦下的宫殿,伴着满树纯黄金黄的银杏,金色依旧,华彩如故。一个邀约,从无尽的北方远道而来秋日的落幕演出碧云天,黄叶地,橙黄橘绿万物盛装出席宫猫换上华丽的冬衣冷气从千里之外日渐逼近“秋风起兮,。
故宫简介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均居于此,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祝勇仍想尝试答一下。祝勇有很多身份,纪录片导演、作家、学者、艺术家,但因为《故宫的隐秘角落》《故宫的古物之美》《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这些他写的关于故宫的书,让他不想在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的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