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为什么要脱离英国独立?北爱尔兰为何还留在英国?

时间:2022-12-06 16:14:31 | 浏览:563

世界上大多数岛屿都属于一个国家,也有一些岛屿被两个或多个国家划分。比较有名的如火地岛分属阿根廷和智利,加里曼丹岛分属于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而有“绿宝石岛”美誉的爱尔兰岛也是其中之一。爱尔兰岛北部属于英国,南部属于爱尔兰共和国。从12世纪开

世界上大多数岛屿都属于一个国家,也有一些岛屿被两个或多个国家划分。比较有名的如火地岛分属阿根廷和智利,加里曼丹岛分属于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

而有“绿宝石岛”美誉的爱尔兰岛也是其中之一。爱尔兰岛北部属于英国,南部属于爱尔兰共和国。

从12世纪开始,英国就不断侵扰爱尔兰岛,并逐渐蚕食爱尔兰的主权和领土。1801年,爱尔兰并入英国,全岛成为英国的一部分。1921年,爱尔兰岛除北部6郡(北爱尔兰)仍归属英国之外,其余地区皆脱离英国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爱尔兰岛地理位置

英国和爱尔兰只有一水之隔,那么,爱尔兰为何执意脱离英国独立,又是怎样从英国独立的呢?


一、英爱本非一家

今天爱尔兰的居民,和英国主体英格兰的居民原本不是一个民族。在爱尔兰独立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爱尔兰岛居民的祖先是欧洲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凯尔特人,他们最早起源于欧洲大陆的塞纳河、莱茵河和多瑙河的上游地区。

经过长期发展,凯尔特人成为了欧洲最早使用铁器和金属制品的民族。

▲凯尔特人,爱尔兰人的祖先

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凭借铁质武器,战胜了欧洲诸多还处于青铜时期的部落,开始了扩张过程。在占领了今天的法国和比利时等地之后,凯尔特人跨过英吉利海峡,开始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繁衍生息。

但是,散居各地的凯尔特人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随着欧洲南部罗马人的崛起,凯尔特人逐渐占据下风。后来,罗马人的入侵使凯尔特人被迫离开了欧陆大部分地区。

为了继续征服凯尔特人,罗马军队于公元43年跨过英吉利海峡,抵达不列颠岛。不列颠岛的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因此,这里完全成为了罗马人的地盘。

▲罗马人强渡英吉利海峡,占领了不列颠岛“精华地区”,这片地区后来成为了英格兰

外族从岛屿南部入侵,凯尔特人逐渐偏远山区迁移,他们向北抵达岛屿北部、向西迁往爱尔兰岛。在偏远地区,凯尔特人依然保留有自己的王国。

而定居在爱尔兰岛上的凯尔特人,则为今天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基础族群。

▲哈德良长城,如今成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分界线

罗马帝国在后期内外交困,不得不撤出不列颠岛。曾经由罗马人占据的不列颠岛中南部地区出现了权力的空缺。后来,来自北欧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开始征服不列颠岛。

经历了长达3个多世纪的征服后,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填补了罗马人留下的空缺,成为了不列颠岛的主体民族。公元829年,盎格鲁撒克逊人统一了不列颠岛的中南部地区,并将其命名为英格兰。他们带来的语言,形成了今天的英语的基础。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迁徙路线

从12世纪开始,逐渐强大的英格兰人开始征服不列颠岛西部(威尔士)、北部(苏格兰)和爱尔兰岛。

民族不同,爱尔兰岛的居民自然不欢迎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自殖民者来到这里之后,爱尔兰人的反抗就从没停止过。


二、宗教改革,英爱矛盾加深

除了民族问题,宗教矛盾也是悬挂在英爱之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爱尔兰与英国最终分道扬镳的重要导火线。

宗教改革之前,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无论是凯尔特人还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都是天主教徒。罗马天主教甚至可以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控制着西欧各国。

▲罗马天主教教皇,欧洲顶级权力的象征

为了反抗天主教闭塞的教义,一场宗教改革在欧洲如火如荼地进行。1529年,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带领下,英国开启了宗教改革。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英国教会从此与罗马教会分离。英国走向独立办教的道路,新教从此成为了英国的国教。基督教的两个分支(天主教和新教)开始变得势不两立。

而当宗教改革在不列颠岛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在一水之隔的爱尔兰岛,当地的凯尔特人在历史上较早地接受了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在爱尔兰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爱尔兰人没有加入到宗教改革的浪潮当中。

▲宗教改革后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教徒示意图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征服,本就使得他们与原住民凯尔特人势同水火,而宗教改革则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1541年,亨利八世开始在爱尔兰岛推行宗教改革,引起了爱尔兰人的强烈不满,民族起义此起彼伏。

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英爱联合法案》,爱尔兰成为了英国的一部分。此后,英国开始向爱尔兰岛北部地区源源不断的输入新教徒,建立起新教徒在爱尔兰岛的根据地。

爱尔兰岛北部的居民,开始从以天主教徒为主逐渐变成了以新教徒为主为日后北爱尔兰问题埋下了隐患。

▲英国大量移民,造成了日后的北爱尔兰问题

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个多世纪里,英国的宗教政策使得英爱两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在“维护天主教信仰”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双重理念下,爱尔兰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得到加强。天主教成为了爱尔兰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旗帜。

▲1861年和1991年宗教地图,颜色越红新教徒越多,越蓝天主教徒越多。爱尔兰并入英国后,英国向北部输入大量新教徒移民


三、大饥荒,英爱走向决裂

为了缓解英国在爱尔兰岛的政治危机,182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天主教解放法案》,爱尔兰的天主教信仰得到英国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尊重”。

而即便信仰得到尊重,但爱尔兰和英国几百年的矛盾不是说和解就能和解的。1845发生在爱尔兰的大饥荒,让英国试图缓和英爱关系的努力彻底化为泡影。

从英国殖民爱尔兰开始,英国不断通过政治手段兼并当地人的土地。新教徒贵族占有大片肥沃土地,而爱尔兰天主教信徒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且大部地区土地十分贫瘠。

▲爱尔兰岛的地形,大部分以山地为主,土地比较贫瘠

从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后,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换拉开了序幕。一种原产自南美洲的农作物——马铃薯(土豆)传入了欧洲。

土豆不仅适应力强、适合普遍推广,而且具有高热量、高产量、易生长、营养均衡等特点,逐渐成为欧洲人的新宠。

▲土豆传入欧洲之后,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17世纪,爱尔兰岛开始种植土豆。对长期受英国殖民压迫的爱尔兰人来说,高产量的土豆无疑是一种福音。

随着土豆的大面积种植,爱尔兰岛人口爆炸式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只有约350万,而到了1841年,人口数量暴涨到了近800万。此时的爱尔兰,土豆几乎成了唯一可以依赖的食物。

但这一切在1845年发生了改变。当年夏天,岛上的马铃薯感染了“晚疫病菌”,造成马铃薯欠收。几周内,这种病菌席卷全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爱尔兰大饥荒漫画图

来势汹汹的饥荒造成300万爱尔兰人吃不上饭,饿殍遍野。饥荒使得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200万人)以上。

更糟糕的是,英国政府的无动于衷,把这次天灾变成了人祸。从美洲出口到英国的粮食要经过爱尔兰,但运粮船却在都柏林港口停留之后,直接开往英国本土,没有发给饥饿的爱尔兰人。

▲爱尔兰历史人口数量,1850年多达800万,大饥荒(红色)导致人口锐减近200万,如今爱尔兰的人口也仅有500万人

即便是饥荒最严重的那些年,爱尔兰依然要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和畜牧产品,这种做法无异于趁火打劫。英国政府的行为加剧了饥荒给爱尔兰带来的灾难。

大饥荒的惨剧让英爱之间彻底决裂,也促成了爱尔兰的民族的最终觉醒。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大饥荒纪念雕像


四、爱尔兰走向独立

大饥荒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爱尔兰人发起了新独立运动,试图获得自治,但都无一例外遭到了英国政府的镇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爱尔兰一个绝佳的机会。就在英国被一战整得焦头烂额之际,1916年4月,爱尔兰共和军发动了“复活节起义”,宣布爱尔兰共和国从英国独立。

虽然起义遭到了英国的镇压,但却吹响了爱尔兰独立的号角。

▲复活节起义,打响了爱尔兰反抗英国的第一枪

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1月21日,爱尔兰共和军刺杀了两名英国保安,拉开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序幕。经过了两年之久,最终双方停火。

1921年,英爱之间签订了《英爱条约》,确定爱尔兰为自由邦。

但历史上英国不断向岛北部输送新教徒移民,北部地区的主要居民为新教徒。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岛北部地区早已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因此,岛北部选择留在英国,成为了今天的北爱尔兰。

▲泰坦尼克号,正是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完成建造

但是,对于爱尔兰人来说,这只是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步。1949年4月1日,爱尔兰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从此,爱尔兰宣布废除君主制,脱离英联邦,成立共和国。

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拒绝归还北部6郡(北爱尔兰)。

爱尔兰的独立运动,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运动重要的一笔。独立后,爱尔兰岛南北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8年爱尔兰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

独立前,爱尔兰岛南部以农业为主,而北部地区却是英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独立后,爱尔兰共和国完成了从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知识型经济为主的转变,众多高科技公司,如苹果、谷歌等,选择把欧洲总部设在了爱尔兰。

如今,爱尔兰的人均收入不仅仅高于英国的北爱尔兰,甚至高于英国本土,成为了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欧洲硅谷”


作者:雄鹰

编辑:Thomas (唐)

相关资讯

人神共怒!英国凭啥派了两个队踢世界杯?他们能搞特殊?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中国人已经20年没上过世界杯了,人家英国却派出了两个球队,真是人神共怒啊!看到这里很多不了解但是喜欢世界杯的伙伴们已经蒙圈了:在这次卡塔尔世界杯上并没有看到英国队啊,这篇文章怎么会说人家派了两个球队啊,是想蹭热度想疯

北约已走向分裂,法国与英国彻底闹翻,马克龙准备动用一票否决权

最近北约因为新秘书长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英国《每日快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是北约秘书长的候选人之一,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却表示,一旦有任何英国或土耳其候选人担任北约新秘书长,法国将行使其一票否决权,而这也让英国与法国彻底闹翻了。众所周

法国被英国压制,有没有机会翻盘?

在世界历史舞台上,英法之间的恩怨秉烛难书,但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国似乎永远在英国面前矮人一头。其实单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说,英国并不对法国占有优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顺着历史走向捋一下,大致就能够发现法国在历次关键节点上均是昏

法国的国土面积比英国大,可为何经济总量却不及英国

在19世纪英国和法国曾一度是全球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当时英国所统治的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当时大英帝国统治着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英国的经济规模占据了当时

没损“一兵一卒”就脱离英国独立,加拿大是如何做到的

在北美大陆,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国际舞台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当然,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脱胎于英国殖民地。那么,美国和加拿大都从英国殖民地独立,为何美国打了8年,加拿大独立没有费一兵一卒呢?上图_ 1903年的加拿大,各处都悬挂着英国国旗

1867年发生了什么?英国同意加拿大独立

加拿大从殖民地到独立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1867年英国议会批准通过《英属北美法案》,自此加拿大成为英属自治领,接近主权国家;第二步是1982年经女王批准,加拿大除了名义上的元首继续是英国女王之外,可以视作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英国为什么要在

英国女王决定放弃王室团聚机会,33年来首度在温莎城堡过个“清净”的圣诞节

94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和99岁的菲利普亲王。| 天空新闻网据英国媒体2日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决定放弃和家人在圣诞团聚的机会,33年来首度在温莎城堡度过一个“安静”的圣诞节。这也是英国王室自1988年来首次不在桑德林汉姆庄

英国:温莎城堡前的悼念

4月9日,一名小女孩准备在英国温莎城堡前摆放鲜花。英国王室9日发表声明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当天上午在温莎城堡去世,享年99岁。新华社发(蒂姆·爱尔兰摄)这是4月9日在英国温莎城堡附近的一家酒吧门外拍摄的菲利普亲王的照片。

巴尔莫勒尔城堡,陪伴英国女王一生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享年96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上周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引发世界广泛关注。巴尔莫勒尔城堡,是女王最钟爱的夏季度假地,在位70年里,女王每年夏天都要带家人到那里度假。英国一位历史学家兼传记作家曾说

英国猫咪走丢,主人悬赏1000英镑寻猫

能出价1000磅,可见绝对是真爱!话说,走路时候注意路边,说不定找到猫,赚个1000磅现金。这只走丢的猫咪,名叫Cookie,七个月大,小公猫。最后一次被看到,是在铲屎官家附近的Free Prae Road,Chertsey,在伦敦附近50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丰胸食谱大全广安新闻资讯网深圳世界之窗资讯网肚皮舞培训网白银期货行情网冯氏宝宝取名网家电维修论坛栗妃板栗资讯网水上乐园项目安顺头条新闻网报喜鸟A股襄阳新闻头条网钓鱼野钓网南昌交友聚会网法国娇兰彩妆
爱尔兰旅游网-爱尔兰西临大西洋,东接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是北美到欧洲的通道。岛上环境优美,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爱尔兰旅游景点攻略信息、爱尔兰景点介绍包括景点地址、景点门票、景点点评等、推荐爱尔兰最值得去的热门旅游景点、寻找更多爱尔兰旅游景点信息、尽在马蜂窝爱尔兰景点攻略、爱尔兰旅游景点排行作家博物馆、圣三一学院图书馆、健力士啤酒中心、圣帕特里克大教堂、莱斯利城堡、丹漠洞、拉欣奇高尔夫俱乐部、奈普格城堡。
爱尔兰旅游网 shaoxingyun.cn ©2022-2028版权所有